古代錢幣簡史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二世的兩個半冠
由 VCD 拍賣行和 CNG 提供
古代硬幣通常分為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包括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基督教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屬於特定地區的各種子類別的進一步特徵。就希臘而言,古波斯和小亞細亞之間存在著聯繫,通常被稱為次希臘貨幣。特定時間範圍內硬幣的分類主要取決於其風格屬性。例如,公元 7 世紀的古代薩珊硬幣在其設計和麵額上表現出希臘的影響,儘管距離希臘文明的頂峰已有數百年的時間。
了解這種分類可以讓我們深入研究古代錢幣的生產過程。在最早的階段,即所謂的古風時期,由不純元素組成的初級鑄造塊會受到重型模具的強力撞擊。這個過程產生了打孔設計或刻痕,在硬幣的兩面留下了印記。第一批硬幣由呂底亞人於公元前 650 年左右引入,本質上是原始的。然而,貨幣和交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00 年,在包括猶太聖經在內的歷史文獻中找到了參考文獻。像謝克爾、傑拉和達里克這樣的面額早於流通鑄幣,這表明存在用於促進貿易和建立物品價值的基於貴金屬的系統。
隨著鑄幣的發展,在鑄幣黃金時代(公元前 415-336 年)達到頂峰,大量的青銅、銀和金面值在已知世界廣泛流通。在此期間,硬幣的正面和反面均使用重型模具製作,可能是鑄造後重新加熱以增強延展性。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在內的帝國引入了自己獨特的重量標準,將其貨幣體系與外國隔離。第二次佈匿戰爭之後,羅馬共和國開始發行自己的硬幣,最初不受歡迎,但最終被廣泛採用,其面額基於銀幣而非德拉克姆。
羅馬帝國統一歐洲後,建立了許多鑄幣廠,生產大量與每位皇帝相關的羅馬硬幣。過度的硬幣生產導致了經濟不穩定。皇帝試圖透過減少硬幣的重量和純度來對抗通貨膨脹。不幸的是,羅馬硬幣的逐漸貶值導致了公元5世紀羅馬的經濟崩潰。同時,北部和東部的哥德部落收復了失去的領土,進一步加劇了羅馬的困境。銀礦和金礦資源的喪失迫使羅馬不得不依賴日益減少的非洲貴金屬貿易。因此,羅馬的鑄幣主要轉向青銅,導致幾乎無現金的社會即將崩潰。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東方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成為其較弱的繼承者。黑暗時代導致了近千年的知識流失。拜占庭硬幣的特徵是不規則的形狀和簡化、往往不切實際的設計,標誌著與早期硬幣的現實主義和複雜性的明顯背離。肖像畫變成了淺浮雕的藝術表現形式,硬幣鑄造的品質也下降了。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伴隨著歐洲國家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所有這些國家都試圖重振鑄幣藝術。在波羅的海國家,透過中世紀代納爾,鑄幣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表現。十字軍東徵和維京時代開創了銀幣的新時代,以描繪重要人物、城市和神話實體為特色,與古羅馬鑄幣的做法相呼應。
了解造幣歷史
拜占庭硬幣與古代盧卡尼亞國家硬幣的比較。近一千年的時間間隔證明了希臘藝術在造幣方面的衰退。
當我們回溯到從公元前 650 年到公元 300 年的希臘時代時,我們會發現藝術是如何根據當時社會文化而發生巨大變化的。並非所有希臘地區都受到平等對待。在這個時代,希臘民眾的日常生活發生了明顯的文化轉型。希臘大陸帝國面臨著來自西北部不斷推進的羅馬共和國以及安納托利亞東部新興的安息帝國和亞美尼亞帝國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公元前 200 年後,希臘社會已經從擴張和藝術轉向關注戰爭和自我保護。這種下降主要體現在他們的鑄幣上,其特點是表面浮雕較低,並且偏離現實設計,轉向更程式化的表現形式。
遺憾的是,隨著希臘文明接近衰落,藝術和創造性的努力卻加速了。奧古斯都皇帝在登基後的徵戰中宣稱對希臘的控制。儘管羅馬在該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奧古斯都還是允許繼續生產硬幣,儘管是以初級青銅或十億面額的形式,正面印有他的肖像。
古希臘硬幣通常根據鑄造地區進行分類。在希臘鑄幣的早期階段,這些地區包括阿提卡、波斯和呂底亞等。然而,隨著鑄幣生產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公元前 4 世紀,出現了一種更複雜的歸屬系統,以解釋眾多為貿易而大量鑄造鑄幣的城邦和帝國。古希臘世界是繁華的商業中心,無數商人不斷從事貿易,對鑄幣的需求量很大。事實上希臘的每個主要地區都有自己的硬幣生產時期。
希臘大陸的硬幣因其藝術精緻而引人注目,尤其是西西里島、雅典、利西亞和色雷斯等地鑄造的硬幣。通常,來自希臘大陸中心的硬幣展現出最高水準的藝術工藝,但隨著進入義大利和小亞細亞,其藝術品質逐漸下降。在這種多樣化的景觀中,古希臘城邦和地區持有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有些主張民主,有些主張君主制,有些則主張完全獨立。這些城邦之間的聯盟或聯盟主要充當聯盟,將擁有共同想法和信仰的類似實體聯合起來。這些聯盟在戰爭時期尤其有價值,希臘-波斯戰爭就是例證。例如,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波斯人進行了一系列衝突,並最終取得了勝利。提洛聯盟成員國貢獻了對確保勝利至關重要的軍隊和必要資源。雖然伯羅奔尼撒聯盟也在這場衝突中發揮了作用,但它強調了這些聯盟在保護其內部文明方面的實用性和意義。
這些聯盟在貨幣的演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大而廣泛的聯盟會發行自己的貨幣,代表統一的國家,並在各個地區流通這種貨幣。這種創新的鑄幣方法促進了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期間帝國鑄幣的發展。不同的鑄幣廠生產相同的硬幣,這些硬幣被分類為適合當地貿易和更廣泛的國際貿易的不同重量標準。這種標準化鑄幣生產的概念在塑造古代貨幣體系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希臘硬幣到羅馬硬幣的轉變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羅馬人因從其他地區借鑒文化而臭名昭著,造幣也不例外。羅馬共和國見證了第納裡銀幣的廣泛流通,這種貨幣持續了近兩個世紀。每枚第納爾都遵循特定的規定重量,通常在 3.2 至 3.7 克之間,具體取決於幣坯的精度。此外,還發行了大量的青銅鑄造硬幣,儘管重量有所波動,但也遵循特定的重量標準。例如,在某些時期,AES GRAVE As 的重量高達 255 克,但到了共和國末期,它的重量減少到只有 30 克。銅成為帝國境內最豐富的金屬,約佔所有貴金屬貿易的 80%。隨著共和國的持續時間的延長,這種豐富的財富導致了通貨膨脹率的飆升。
在其初期,羅馬鑄幣主要滿足政府的需要,促進貿易和稅收。經常用於商業的希臘硬幣是最受歡迎的類型,並且在羅馬民眾之間經常交換。日常交易並不需要高面額的銅幣或昂貴的銀幣。金幣是為緊急情況保留的,例如戰時努力或大量交易,與流通的希臘黃金的充足供應相比,其實用性相形見絀。在共和國歷史的早期,人們努力透過不同的教派建立貨幣隔離,儘管這一目標直到凱撒·奧古斯都引入普通民眾可以使用的較小硬幣後才完全實現。此舉實際上消除了通貨膨脹,降低了商品成本,並使稅收成為日常生活中易於管理的一部分。
羅馬共和國硬幣由指定的錢幣製造商生產,負責設計硬幣、確認重量和鑄造。金融者若未能充分履行這些責任,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經濟影響。尤其是銀幣,通常會在硬幣上刻上這些錢財主或政府官員以及尋求認可的有影響力人物的名字。
西元前32-30年的亞克興戰爭是第二次羅馬內戰,標誌著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的正式過渡。後來被封為奧古斯都的屋大維取得了勝利,恢復了帝國的秩序,並迫使馬克·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在埃及戰敗後自殺。為了紀念他征服埃及,發行了一系列印有尼羅河鱷魚和刻有“AEGYPTO CAPTA”字樣的硬幣,慶祝托勒密統治的征服和瓦解。
在屋大維(現在的奧古斯都)統治時期,鑄造了更多的硬幣來紀念他在日耳曼尼亞、亞美尼亞和亞洲的戰役。他對羅馬鑄幣進行了全面的重新評估,將很少使用的高價值貨幣轉變為影響幾乎所有國家的主導貨幣體系。奧古斯都制定了一個聰明的策略,發行遵循嚴格標準的硬幣,價值為天秤座(或英鎊)的倍數。同時,他推出了用來當作找零面額的小銅幣。這項創新使羅馬鑄幣方便了貿易和當地商業,這項壯舉以前只有少數古希臘國家實現,但現在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採用。
凱撒奧古斯都的一錢銀幣(西元前 2 年 - 西元 12 年)
由 VCD 拍賣行提供
帝國主義和征服在古代硬幣上描繪的主題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各個領土和地區的征服,例如奧古斯都佔領埃及和圍攻亞美尼亞,是鞏固皇帝權威和聲譽的關鍵時刻。硬幣是展示這些勝利的有力媒介,通常刻有“CAPTA”(表示捕獲)或“RECEPTA”(表示收到)等銘文,以突出征服。
紀念帝國征服的硬幣通常包含象徵性圖像。他們經常描繪一個統治人物勝利地站在一個被征服的俘虜面前,象徵著對被征服領土的徹底征服。或者,這些硬幣可能會展示與該地區相關的著名動物,作為成功佔領和統治該領土的象徵。這種做法不僅頌揚了皇帝的軍事成就,也強化了皇權和控制大片土地的概念。
儘管硬幣面值和語言有顯著差異,但拜占庭時代與羅馬時期有一些相似之處。從查士丁尼一世時代開始,大多數拜占庭硬幣都刻有希臘語而不是拉丁語的銘文。
查士丁尼一世主要因其軍事行動而聞名,他的軍事行動暫時擴張並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這段短暫但重要的恢復羅馬輝煌的時期為他在帝國內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和財富。值得注意的是,查士丁尼的遺產包括在君士坦丁堡(現代伊斯坦堡)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這是拜占庭建築的奇蹟。
此外,查士丁尼還監督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鑄幣工作,監督鑄造了大量金幣和紀念銀幣。這項成就尤其引人注目,因為羅馬人在帝國衰落期間失去了獲取銀礦的機會。查士丁尼的鑄幣舉措對於維持拜占庭帝國統治期間的經濟穩定和威望發揮了作用。
超越古代世界,中世紀的鑄幣呈現新的形式和複雜性。中世紀見證了歐洲各王國的出現及其獨特的貨幣體系,每個體係都反映了其時代的政治和經濟格局。中世紀代納爾因其地域差異和藝術表現形式而成為文化認同的象徵。
文藝復興時期標誌著貨幣史上又一個重要的篇章。隨著歐洲藝術、文化和貿易的復興,硬幣不斷發展以展示當時的成就和價值觀。文藝復興時期的硬幣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本身就是藝術品,具有精美的肖像和複雜的設計。
十字軍時代的銀色丹尼爾
由CNG提供
這些古代文明的鑄幣演變不僅反映了他們的經濟體系,也反映了他們時代更廣泛的歷史背景。從古風時期簡陋的打孔金塊到黃金時代複雜的鑄幣以及隨後強大帝國的興衰,硬幣是人類歷史和社會變遷的有形記錄。穿越古代和中世紀鑄幣世界的旅程揭示了人類文明錯綜複雜的織錦。
文章作者。科爾比·J·阿貝爾